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建中堂減診公告:

1.診所正常門診時間至105日止,106日之後的那一星期開始,每星期僅看一診,即星期六下午二點至五點,這個時段作為對外窗口,處理複診病人緊急特殊狀況,有問題者亦請儘量在此時段打電話進來。
2.一般常規門診一律停止,為期至少至12月底,視我新書處理速度而定。
3.一位醫師所能處理的病人是有限的,醫療是觸及人心的複雜呈現,不能以一般生產線標準化處理,所以我始終認為,教育是醫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,否則醫師只是在「養病人」;沒有建立正確的觀念,沒有糾正錯誤的惡習,這不是完整的醫療。
 所以,我決定以三個月的時間,整理爬梳我的醫療理念(這不是一般編者所能代勞,因為我的文字都是血色豐豔的生命體,不是一般『編寫』的作品),若能因此有系統的呈現,而讓更多未及謀面的病患受益,那也就達到醫療的目的了。
4.已經調理到一定程度的複診病人,請勿驚慌,我將視各位狀況,在今天之後僅剩的門診時間,當面給予適切的建議。
 這副掛在候診室的漢隸,是日據時代書法名家吳廷芳的作品。我的詩人祖父,壯年病故,孤兒寡母流離遷徙,許多字畫殘缺破碎不成對,這幅對聯經延請太古齋莊師傅修補成功。
吳廷芳(1871-1929)
 生於彰化鹿港,光緒中葉移居台北士林,與馬偕牧師友好,信仰基督教。擅書法,受書法名家呂世宜漢隸書風影響,兩人同為日治時期以隸書成名的書法家。隸書盛行於日治時期,吳廷芳亦享譽一時。他的漢隸特色為四方平正、端嚴工整,具有裝飾風,個人特色極為強烈。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寒氣現形記,一顆釋迦的教訓&李醫師評釋

 和朋友到台灣南部旅行,由於該縣市靠近產地,當地的釋迦又大又便宜,忍不住便和友人一人買了一顆釋迦。當時,雖然已經熟悉李醫師的排寒理念,但心裡卻不禁想:「只吃一顆水果而已,應該沒關係吧?」於是便放心地將釋迦給吃下肚。

 過兩天,生理期來報到,我開始發現身體有些不大對勁。給醫師調理幾個月,我的生理期本來已經變得較順、精神也較好;但這一次卻在初來的第一天,突然感到全身無力,甚至有些發冷,當天立即吃了一些藥,狀況才稍微好轉。經期第二天,經血量應該是最多的時候,卻變得有些阻滯、不順,不僅血量少、顏色深、血塊多,且排出的經血,還有一股不好聞的異味。所以,這次的經期只來三天,便結束了。

  經期結束之後,我的喉嚨內部好像長出一個小疙瘩,說話、喝水的時候會感到刺刺的,發聲不太順暢,也開始有點口乾、舌燥,所以聲音變得比較沙啞。雖然口乾、舌燥,但每當要喝水的時候,卻又覺得喉嚨好像哽住,喝不太下去。接著幾天,我的心緒有些浮躁不定,也開始變得比較晚睡,又比較容易作夢,睡眠品質不甚佳。後腿腿筋變得很緊,稍微拉直便覺得很酸;而臉部好不容易治好的皮膚,又開始長痘子。這段時間,眼皮也容易狂跳,且比較容易打嗝、排氣,排出來的氣都有難聞的氣味。我有點擔心,但因為正逢醫師休診,沒辦法即時治療,所以只好每天都吃一些備用藥,稍微幫助身體排寒。

 

 到了可以看診的時候,我跟醫師報告了這兩週的狀況,醫師說跟我吃了一顆水果有關;生理期不順、喉嚨長疙瘩、口乾舌燥、喝不下水、晚睡多夢、後腿筋酸緊……都是寒氣入體所導致的情況。幸好我這幾天都有吃備用藥,所以也透過打嗝、排氣等方式,稍微有點調節。「你看,我們之前花了幾個月排寒氣,好不容易排到現在這樣,結果你才吃一顆水果就又退步了!」醫師口裡責備著,但仍仔細幫我寫處方。

http://drliclinic.blogspot.com/2013/02/blog-post_7827.html
太極: 釋迦的故鄉 (I) @ 卑南鄉十股 - yam天空部落blog.yam.com
 回家服下藥後,連續兩天一到下午三點多,便開始脹氣,傍晚時開始排氣、打嗝,晚上甚至有點噁心、嘔吐。然後,就在服藥三天後的一個早晨,起床時突然感覺到一陣天旋地轉、頭暈目眩,然後胃部異常翻絞,全身發冷、虛軟、無力,不禁又倒回床上,接著幾乎昏厥、不省人事——從昏睡中醒轉,已經是下午了!服藥第四天,我的眼皮開始狂跳,左邊的頸部突起一個小腫塊,而左邊喉嚨的內部,也感覺到似乎有腫塊,吞口水的時候左邊喉嚨都會有點刺痛。

 

 種種痛苦的情況,忍耐到下週跟醫師見面時,才稍微好轉。醫師說暈眩是排寒的情況之一,要我不必擔心;但同時也警惕我:「只是一顆水果而已,就要花這麼多時間、力氣去排那個寒氣,幸好你的體力還算好,才能立即反應、立即排出;你看那些天天生冷不忌、冰水冰棒的人,累積起來是多麼可怕?要花多久的時間和體力才能逼出來?那些寒氣累積在身體裡,你看看日積月累,會變成什麼?久而久之,什麼瘤什麼癌的,就統統跑出來,這不是得不償失嗎?」

 謝謝李醫師,我一定謹記這次的教訓,不會再拿自己身體開玩笑了!><

醫師評釋:

 透過一具警報系統全面打開、反應靈敏的身體,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新加的寒氣,在體內肆虐的方式與路徑(這當然因人而異)。

 僅僅一顆釋迦而已!沒錯,可寒氣有它清晰明白、清楚可見的份量與作用力!一般人會認為,這不是太誇張了?我吃一堆都沒事!但現在沒事,並不表示以後也沒事。

 女生經前食冰冷、受涼(包括戲水、穿短裙短褲、涼鞋…),敏感的人馬上察覺經水量色質改變,現代許多婦科問題從排寒角度下手,經常迎刃而解。

 若真的想吃水果,有很多食用法,病人告訴我,西瓜煮來吃(不喝湯汁)、蓮霧泡熱水、橘子連皮包鋁泊放烤箱烤…。我自己則是酪梨加杏仁粉、龍眼乾,用滾水打來喝。總之, 當你知道寒氣的可怖,你就會心甘情願接受這些調整與不便,儘管在常人看來,實在有些匪夷所思—改換腦袋與思維,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。
參考:
寒氣排放方式與路徑探秘—兩則案例說明與李醫師評釋

 
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吃太多退燒藥,這總要還的—小兒高燒四日側記&李醫師評釋

 是的,我兒子終於也發燒了(而我還沒有,唉~)。
 我和兒子(今年要升小三),經李醫師約五個月的調理,期間,兒子陸續出現一些些排寒的情況,曾經在晚上快睡覺的時候,跑來跟我說,他肚子痛,而且痛得臉色發白(明明前一秒還很高興地在唱歌啊!);爸爸馬上急著要要開車送急診室。
 兒子突然說:媽媽,這是不是李醫師說的Fu啊!我愣了一下,趕快請先生轉頭往李醫師診所去,在車上的兒子難受地用躺的;到了建中堂,先生還在找停車位,我一手拉著兒子一手牽著小女兒,著急地往診所奔去。
 李醫師聽完我們的敘述,說是腸胃在排寒,隨手從她的背包取出4顆藥丸給兒子吃,然後跟兒子說,可以出去玩了,待會就好了。我跟李醫師稍微提一下兒子整個狀況,不到5分鐘,兒子又跑回來說,我肚子不痛了,我要去跟妹妹玩了。

 天啊!我們本來要去掛急診,這一進西醫院,光是檢查,就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,想不到4顆藥丸5分鐘,我們就可以打道回府了(要來李醫師診所時,先生還一直唸,肚子痛中醫能看出什麼嗎?哈哈哈!這一次經驗,讓我先生從排斥的態度轉變成不反對。沒錯!只是不反對,還沒有到支持的程度喲~)

◎排寒的情況,真的千變萬化~
 兒子還曾有一次右眼突然腫得非常嚴重,一開始是眼睛很癢,一直揉,因為兒子向來有鼻過敏,打噴嚏、眼睛癢是家常便飯,所以也不以為意,但是約半小時後,整個右眼又腫又紅,連裡面的角膜也都腫成一大片透明樣,好可怕啊~(真的很可怕!我活到40歲,從來沒看過這種情況)。
 當父母的我們,趕緊到住家附近的藥局詢問藥劑師,藥劑師要我們趕快送急診(當日是假日晚間),還說,晚了情況會很嚴重,所以由先生開車載兒子去醫院急診,我則在家顧小女兒。
 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—「排寒」,印象中,李醫師的FB有人分享眼睛的排寒情況,所以馬上開了電腦,連到李醫師的FB*眼睛排寒症狀多,別急著「撲滅」它!
,看完內容,趕緊連絡先生。先生說,西醫表示是「過敏」。接著,我趕緊撥了電話找李醫師,李醫師劈頭就回我說:那這麼多過敏,就是排寒,叫他們趕快回來,不要吃藥、點藥,回家泡腳流汗,吃些感冒藥就可以了。

 這次,雖不是5分鐘搞定,但也在2~3天內復原了(沒錯,愛碎碎唸的先生仍是在旁唸,不點西藥可以嗎?中醫也能治眼睛過敏嗎?唸個不停,但是唸歸唸,還是讓兒子泡腳流汗吃感冒藥)
李醫師評釋:
 所有「癢」的症狀,皆與變動不居的「風」有關,風寒一家親,風寒之邪欲從眼出,處理眼睛的問題初起必然要從表而解。等到實質的眼科病變,已經是很末端的問題了—所以還須急著在症起之初,就往眼科送嗎?
 即使到了錯綜難解的實質病變末期,若欲根治,中醫除了按當時所見的理法方藥思維,仍須回頭解最初的表邪!

發完燒的小孩格外明淨。

 兒子還偶爾晚上乾咳,早上起床就好了(沒吃任何藥、也沒泡腳流汗),突然肚子痛的情況也常發生,兒子也很自然視疼痛狀況,拿起藥丸在學校吃(兒子說,一點點痛吃2顆,很痛才吃4顆。回診時,李醫師聽完,笑著跟兒子說,你自己都可以當醫生了)。

 以上情況,即使讓當母親的我,有些害怕,但是接下來的,才讓我真的了解,唯有信徒才能撐下去的心驚膽顫─發~高~燒。
 看著大家分享的排寒發燒案例,雖然常看得有些緊張,但畢竟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,少了點「真實感」,無法真的「感同身受」。

 這次,主角換成我兒子,那個真實感及感同身受讓我有點喘不過氣,我雖安撫兒子,其實更重要的是在安撫自己的心。
李醫師評釋:
 我常覺得,我不是在治病,只是在安撫大家慌亂不安的「心」!那來這麼多害怕,你只要搞清楚病理,設法解除長期以來不當藥物、疫苗、冰冷寒涼、情緒因素…,加諸身體的桎梏,只要身體一放鬆,自然就能運轉自如,該排的、該清的,自會處理。你只消安心讓流程走過,了知所有的狀況,皆是短暫的幻化,佛來佛斬、魔來魔斬,懷著對宇宙、對自己的信任,與疾症偕行,自會到達一個穩當的平衡態。
 問題是,時下所有「立即見效」的對症治療,大半沒有從整體著眼,沒有考慮到這具肉體如何長久使用的核心問題,治病不求本,久之身體日漸淤塞,這裡不通、那裡不通,日久症狀蠭起,釀成難症、絕症,此時解起來,不僅困難重重,更是耗費醫療成本。
 這也是我主張「治未病」的旨意所在。〈參見:為什麼要治未病?

 8/14/2013,星期四凌晨,先生告訴我,兒子發燒了,38.4度,睡得很不安穏,我趕緊起床準備中藥及泡腳水,兒子迷迷糊糊喝了藥,泡了腳流些汗,就又翻來翻去,邊哭邊睡,一整晚溫度都沒降下,兒子睡睡又驚醒,驚醒又昏睡。老實說,那一晚我們全家人根本就沒睡(包括被吵醒的妹妹)。
 隔天一早,先生去上班,我則等著建中堂開門。不過,兒子溫度持續升高(我是卒仔,我不敢量,但用手摸就知道了,溫度很高~),到了中午,我請昏睡中的兒子起床,表示要開車去建中堂,兒子一起床,突然整個臉發白,表示想吐,趕緊到廁所,卻吐不出來,然後說還要再躺一下(兒子應該是非常累非常累)。我想總該告訴李醫師兒子溫度吧~所以量了一下兒子溫度,天啊!39.5度,我趕緊背起兒子(兒子很瘦,只有20公斤上下),開車到建中堂。沒錯,進入建中堂,大家都看著我,因為我是背著發高燒的兒子進門的。

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

水果控暴怒鬱痔,中醫排寒,便血三日而解&李醫師評釋

 外子家中經營水果買賣,自幼嗜吃水果,各式各樣,來者不拒。一旦感冒,就食用一、二十顆柳丁榨汁,睡一覺起來即痊癒。到了夏天,就是外子噩夢的開始,每天汗如雨下,極盡怕熱,頭臉總是油膩膩,且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,於是求助各樣水果(尤其西瓜…)、綠豆湯、青草茶、冷飲…。直到冬天才能喘口氣,縱使寒流來,也是穿著單薄出門,一點也不怕冷,他總是說,不會冷,只感覺涼涼的。讓人誤以為他身強體壯。
李醫師評釋:
 感冒食用一、二十顆柳丁汁,睡一覺起來即癒,這只是經過休息,讓身體恢復表象的平衡,寒氣壓縮入裡,壓根兒沒解;「夏天汗如雨下,極盡怕熱,頭臉總是油膩膩,且喝再多水也無法解渴」,此乃標準的寒鬱化熱,寒氣之重,由此可見。(參見:穿越到現代,古人體質寒冰叢林求生守則
 各樣水果(尤其西瓜…)、綠豆湯、青草茶、冷飲…,這些生冷寒涼,吃多喝多,傷了脾胃,寶島許多溼熱型的肝病病人,多屬脾虛,多食生冷,只會沉疴難解。(參見:從中醫角度,釐清肝病保健的一些誤區

水果寒涼,非人人吃得。

 婚後,為了工作需要,加班、應酬喝酒,幾年下來,雖有感覺體力稍不如從前,但因身體還頗為壯實,而不以為意。
 約三年多前,某次震怒,因選擇隱忍,硬生生的吞下那口氣,結果當天下午,竟在肛門口長了一顆不知名的東西。外子疼痛難當,買了某某消痔丸服用,幾天後,慢慢消腫了,但之後只要他一生氣,痔瘡又會長出來。就這樣吃了幾罐消痔丸後,原本暖呼呼的雙手,常常變得冰冷,體力明顯變差。一到夏天,更加怕熱了,一熱就失去耐性,常常暴怒。頭臉越加油膩,體味也越發明顯(還有汗臭),頭髮也都快掉光了。
李醫師評釋:
 暴怒傷肝,那股能量形成氣結,流竄在身上的脆弱之處,結聚成形,清晰可見。不解氣結、不散瘀滯,一味從末梢下手,「消×丸」、「清×丸」,豈真能消、能清?
(參見:*氣結未解,癌瘤難消

 經李醫師調理期間,外子偶有頭痛外,較特別的是有一次排尿時,排出異物之後,排尿大順暢;另一次是連續三天便血,聽他轉述,整個馬桶都是血,三天後慢慢恢復正常。現在除了頭頂持續冒些疹子,不會再聞到臭臭的枕巾味,頭臉也不再油膩,較不怕熱後,脾氣也變好了,且可連續打幾場羽毛球,不再心悸,也不顯累。
 而無水果不歡的外子,調理期間,受不了誘惑,吃了香蕉,果不其然,當天整晚就關節痠痛難眠;吃了辣椒,就不停拉肚子。我勸不聽,就讓他以身試法吧!或許親身驗證後,才能產生堅定的信念。如今的外子,看到水果也不會多想,少了冷飲,多了溫水,冬天也會感到寒冷,把自己包緊緊,規矩的很呢!

*氣結未解,癌瘤難消
 病人的父親肝癌栓塞後,最近腰痛得很厲害,希望來診;知道他之前曾自行服了半年極寒涼的青草藥,這種病人我那敢接?我讓他來,主要是想跟他聊一聊,不論之後治療結果如何,肝病與陳年積鬱有關,心結總是要解。
 他對母親怨懟極深,一直有極大的相對剝奪感。人與人之緣份,總是如此,親人並不一定投緣,很多是怨憎會,這是業力使然,若無法看清,必然受縛難解。
 我請他去找其他中醫,那位中醫請他先到醫院檢查,一去T大,立即住院,癌細胞已轉移至骨,做了化療還是放療,然後人整個虛弱,連飯都不能吃,只能躺在床上,已經在打嗎啡了,醫生說他的日子指日可待了。
 他來看我時,還行動自如,能吃能睡;可誰有勇氣叫他乾脆放下一切,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?去明白生命真正的底蘊?
 那位我推薦他去看的黃醫師,必然也是如此,這責任太沉重,誰扛得動呢?所以只好讓他先去看西醫,儘管知道「那一刀」捅下去,死得更快,也只好讓他去!
 癌症的成因其實是氣先病,久而氣結成瘀,才有那個實質。氣結未解,治療儘在末端的「實質」下手,沒去解前端的氣結,根本不可能完全治療,遲早必然復發或轉移。
 因為治療思維的誤謬,導致癌症的治療總是先去掉半條命。若未經誤治,先解前端的氣結,讓伏邪有路可走,邪氣漸次消散,後端的癌瘤,自然可以散去。中醫治癌,若循西醫理路,必無生理。
 今天看到新聞,37歲正當盛年的明星安潔莉娜裘莉(Angelina Jolie),竟然切除雙乳,只因自己是乳癌及卵巢癌的高危險群。西醫的治療思維,簡直令人匪夷所思。沒有從整體來思維,還是個別器官思考。在中醫看來,那個致癌的氣結,若她不戒生冷寒涼、乳品厚味,就算切了乳房,還是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。(14/May/2013)

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

中醫解心結陳傷,轉病也轉運—個案引述與李醫師評釋

 2013年8月,距離第一次看診約莫四個月吧,李醫師將我從人生低潮拉起,並開展全新人生。李醫師對我,有如再造之恩,然而其中梗概,請容我細述前後……。
 我生長在父母不和、重男輕女的家庭,因為兒時曾被送養,卻因為算命告知母親我會帶來招財招弟的好運,母親又將我帶回撫養。由於從小冷眼旁觀姊姊們的一切,為免犯錯或失敗,我逐漸成為親友眼中機靈聰穎的孩子,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愛,我更是積極好勝,凡事反覆盤算。
 這樣的性格,使我成為家裡唯一高成就的孩子,然而,我從未因此得到母親的愛,反而在弟弟在失敗、挨罵時,成為她們母子的攻擊標靶,甚至發生如社會新聞般的虐待。

 碩士班開始,我學習「作人」,更會「作戲」,想努力奮鬥、出人頭地,想佯裝幸福、露出燦爛笑容。因為念的是文科,得下足苦讀功夫,多重壓力下常頭疼,普拿疼從一般劑量變成加強錠。為了更好的明天,我每天吞著西藥止疼。上博士班後,這種狀況更為嚴重,阿斯匹靈、待可服寧、肌肉鬆弛劑都止不住我的疼痛;於是半夜掛急診吊點滴、頭痛嘔吐成為我忙碌之餘的生活寫照。
 隻身在外、沒有家人支持的生活,讓孤單的感覺更強烈,然而,眼淚不能掉,因為悲傷會讓頭疼症狀加重,每每在醫院吊點滴到天亮,醒來後再繼續工作。自然而然地,我的研究能力也逐漸下降,表現不如往日卓越。

 書讀得越高,便想擺脫原本的生活,想追求快樂;但是,頭疼的狀況日益惡化,我開始對食物毫無胃口,每天若無咖啡,一如黑夜般昏沉,失去一切奮鬥的動力與興趣。我嘗試各種醫院、學校社團,關於精神疾病、心理諮商與靈性課程,卻始終無法找到我的「心」。母親對我更是予取予求,我有怒不敢言,只能在外人面前繼續偽裝平靜,在熟識的人面前也只敢略述一二。久而久之,無論是學術工作還是人際關係,我時而熱情卻時而冷漠,工作表現越來越不穩定。
 年初閃婚,外子是個性格平穩的人,然而,因為工作及經濟不穩定,以及母親給予的壓力,我將所有情緒發洩在他身上。四月,外子離家出走、精神不穩定的母親對我的現狀不滿也情緒爆發、朋友認為我不真誠等多方壓力,不免身心俱疲,感覺到自己的神經隨時可能斷線崩潰。我只好向李醫師求援,幸虧在千鈞一髮之際,仁慈的李醫師願意伸出援手,才讓一切得以轉變。

 記得第一次看診時,李醫師說「你自己要堅強」、「看你的樣子,誰有辦法跟你相處」……,雖然這些話聽來難過,但是我終於能誠實被看見,好輕鬆!我回家哭了好久。每次看診,李醫師都問我「現在和先生感情還好嗎?」、「情緒還好嗎?」讓我覺得好溫暖,原來,李醫師看的不只是我的病,更看顧著我的心。
 看診兩個星期左右,我喝咖啡的量從每天兩杯降為一杯;一個月左右,完全不需要咖啡,便可以神清氣爽地工作。在這前後,離家的外子回來了,他親眼看見我的情緒不再如從前激動,鼓勵我繼續看診。
 期間,我曾經喉嚨完全沒有聲音,鼻子週遭的空氣瀰漫著西藥的味道,不時令人反胃。某天夜裡,突然頭痛欲裂,我坐在床邊不斷掉淚,外子安靜地拿著臉盆準備隨時接住嘔吐物。我們都知道,這次一定要堅持下去…….。直到天亮,頭痛才逐漸平復,那是我第一次不靠西藥平息頭痛。在那之後,我的身體狀況便有明顯的轉好,心情也平靜不少。

 記得,頭痛感冒症狀過後,我直覺人生度過一大關卡。然而,卻在腹部胃的附近,感覺一個很大的團狀物。那陣子,我也持續反覆重讀李醫師的文章,凡是讀到內觀、兒時回憶主題的文章,身體總會有所反應,無法控制地不斷掉淚…。
 一兩天後,在開車上課的途中,行經高速公路,竟莫名嚎啕大哭,嘴裡不自禁地吶喊著。
 風景一轉,引我回到十二年前南北奔波的日子,那年為了離開母親,希望讓彼此關係更好,我放棄了就讀台師大,也放下了台北的男友。但是,男友劈腿四年,因為害怕失去,因為渴求幸福的家庭,我選擇充耳不聞。直到女方找上我,惡口且揚言自殺,我才選擇退出。為了維持我的工作與假面,我沒有掉淚,只是壓抑…。
 這十二年來,我刻意選擇條件差、不愛的人相守,卻也反覆被劈腿。只是,我仍然只能繼續向前,告訴自己,我沒有時間悲傷。
 我寫訊息告訴李醫師,她提醒我這是在排情緒,要我只是看,而不要陷進去。

 我理智地如同旁觀上戲一般,一陣狂哭之後,就像陳年腐敗物一次嘔出。那次過後,輕鬆不少,如果人生像闖關,我想我又過一關了吧!
 看診兩個多月時,有機會參與面試,所幸一切順利。現在,我正面臨嶄新的生活,與外子也感情穩定。身體稍安、使得「心」得以有更大的「空間」面對生活課題與母親。我曾經以為自己的人生會走向毀滅,沒想到,我可以走到這裡。這輩子我第一次感覺到:「原來,我也可以幸福過生活」。
 也許,行文應該是我的強項,面對個人經歷與情感的表述,在長年的壓抑下,仍然怯懦。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樣的感謝,只好寫下這些文字,也只想說:「李醫師,真的很謝謝你,給予我一段如同重生般的生命……。謝謝你的慈悲看顧!」

◎李醫師評釋:
 案主的遭遇令人傷感,再不拉她一把,眼見就要墜崖了。家有身心狀況的父母,尤其母親,那曾經臍帶相連的親密與溫暖,如今卻如此疏離,令人驚怖欲逃。愛恨糾結難解,這是你此世的功課,那黑影總捂在心上,天涯海角如影隨形,無論如何你是逃脫不了的。
 然而如實面對,卻需要勇氣與體力,這是作為醫者的我,尚可幫上忙的地方。案主服藥頭兩星期,出現失音、發燒、頭痛、夜咳至胸痛,作噩夢、觸物易哭等現象。之後兩側扁桃腺輪流腫大、汗臭飄出西藥味…諸多排寒反應依序上演,情緒翻騰,負面情緒的夢與清明之夢,輪番上陣。三個月後,出現身心合一的清明感,睡眠大有改善,從之前的夜夜磨牙、受驚尖叫,到夜可成眠,而眠沉加快她身心的修復速度。
 親情常挟愛之名,實則攙雜累劫以來的諸多負面能量,層層疊疊暗潮滿佈的諸多糾葛,令人窒悶沉淪。面對病人的訴說,我總是嘆息,先搞定自己吧,設法從洶湧的情緒之海上岸,上了岸,視野開闊,才能清楚自己的立足點,就算想要有所作為,這也才使得上力。
※體氣足,才能排出陳傷
 生命進程中,總是不免磨磨蹭蹭留下許多坑坑疤疤,這些活過的標記若沒有適當處置,往往成了前進的阻滯,許多人因此成了活化石,再難展現光采。
 心上的傷痕鬱久成了氣結,體氣差的根本連哀嚎的能力都沒有,只能就地喘息。必然是體氣提升,有了熱能,才有能量去活絡與運轉這個衰憊的肉身,然後一點一滴地逼出凝凍的淚水,積年的垃圾開始出清,生命也就有了出口。

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

不計毀譽,沒有計算,只說真話,永如赤子

*不計毀譽,沒有計算,只說真話,永如赤子

  每po一篇文,就像往海中投一粒小石,總會激起一絲絲的波紋,持續擴大,那漣漪會散播到不知名的所在...

  只要還有肉身存在這回事,即使只是中途寄寓的所在,都需要得到正確的對待。盡一己之所知、所能,傳播較接近自然的身心訊息,不治己病,減少更多因無知造成的遺憾,這是我衷心想做的事。

  總是在疲憊、踢到鐵板時,產生退轉的想法,沒有人總是走順風路,正如聖經這段訓諭:

  務要傳道,無論得時不得時,總要專心、並用百般的忍耐、各種的教訓,責備人、警戒人、勸勉人。(聖經提後4:2)

  既是傳道,就當不計毀譽,沒有計算,只說真話,永如赤子。(7/July/2012)

 

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

親健,當遠遊

 病人欲言又止。我問,啥事?說~
 她說,離婚後回娘家住,偶爾碰到街坊鄰居,免不了問候,媽媽總告訴這些叔伯嬸姨,女兒「正好」回娘家玩。兩年過去了,還是一樣的說詞。
 媽媽總是認為前夫很好,優秀斯文,常問你為什麼要離婚呢?但日子是我在過,許多生活相處的細節,實在不足為外人道。
 你媽媽始終無法接受現實,她希望你按照她的模式過日子-逆來順受,闔家歡喜,即使只是假象也好;但這不該是妳們這一輩的人生,她的人生已經夠黑白了,何苦再拉著你殉葬?

 是啊,媽媽很嘮叨,總是講她那一套,我弟弟就躲得遠遠的,到南部工作,很少連絡。
 二年的過渡期也夠了,你應該邁開大步,去闖自己的人生。

 可是,姊姊也結婚了,家裡就剩倆老,若我再走開,他們怎麼辦?
 父母幾歲?
 60出頭。
 還年輕嘛,這年紀還不會差到那裡去,你至少還有10年時間可以出外見識,擴大眼界,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,與不同的人相處,這會是往後人生重要的資糧,那怕你傷痕累累,這個年紀都還耐受得住。
 快跑吧,越遠越好。

家庭成員的角色與距離亦與時遷變。

 可是…
 可是什麼?這就是你的問題了,你還顧忌什麼?你若貪求安逸,就別想成材。以森林生態為例,生物生存的首要任務,便是繁衍下一代。森林中的大樹也不例外。
 大樹以種子繁衍仔株,有的藉風力傳送、有的被野獸或鳥類食用後,丟棄或排出體外;而掉落的地點,便是種子生根發芽的宿命點。
 大凡落點越接近母株,越不可能順利成長,因為上方枝葉濃蔭常遮蔽陽光,小樹無法行光合作用,屢見凋萎。
 據說,一棵大橡樹每年約可結子二千顆;但能長大成樹的,只有1到2顆。

 人也是一樣,老是宅在家,父母的業習當頭籠罩,你很難跳脫那個業力場域,經年後,你不知不覺複製父母的一切,終於也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。
 從生物發展的角度來看,長此下去,這樣的依附不利於生存。對生物體來說,保持適度的空間與距離,面對來自每日生活的各種難題與挑戰,才是促進與刺激進步的觸媒,此正足以說明「生於憂患、死於安逸」的古訓。
 而父母長年以兒女為生活重心,幾乎沒了自己;到了晚年,宜作適度調整,把眼光拉回,探索自己,尋求存在的真正意義,或者和一些志同道合者交流;總之生命必須在多元碰撞中,尋求成長的契機,而不一定非得死守一灘爛泥,固著某些角色,以致了無新意,甚至窒息欲死。(29/June/2013)